对于全球的制药企业来说
,中国的乙肝药物市场是最具吸引力的“肥肉”之一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占全世界的34%左右
,根据研究与咨询公司GlobalData的数据
,未来十年
,中国仍将是最大的主要乙肝市场
,但这十年
,也极有可能成为目前已有的乙肝药物在中国盈利的最后黄金十年
。根据此前国家卫计委统计的数据
,中国实施的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病毒性肝炎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并有望此后逐年进入乙肝低流行国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
,进口乙肝药物进入中国市场
,并迅速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对于国内的仿制药企业来说
,这么多年苦等的就是进口药物专利到期的时间节点
。近年来
,专利的陆续到期
,让国产仿制药在乙肝市场上风生水起
。随着国产仿制药的陆续上市
,跨国药企被步步紧逼
,尽管进口乙肝药物供应商屡屡降价
,但国产仿制药由于不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低廉的价格依旧分走了曾完全属于进口乙肝药物的一杯羹
。在这样的乙肝市场判断下
,专利之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跨国药企希望可以在专利保护期内实现更多的药品价值
,而国内的仿制药企则希望可以更快的进入市场
,在红利消失前分得一杯羹
。也正因此
,中外药企再次打起了“专利保护争夺”的主意
。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的化学名全名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在中国
,其适应症之一为慢性乙型肝炎
。2016年4月26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1448号判决
,驳回吉利德科学股份有限公司(GileadSciences)的上诉
,认定其专利(中国专利号
:200710196265.3)保护的含具体比例的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富马酸盐专利无效
。据了解
,来自美国加州的吉利德科学
,其产品替诺福韦在中国手握三项专利
。分别是化合物专利(专利号
:97197460.8)
、化合物盐专利(专利号
:98807435.4)和化合物盐具体比例专利(专利号
:200710196265.3)
。而此次审判
,仅针对最后一项专利做出无效判决
,前两项专利保护的纠葛仍有待解决
。这也意味着
,替诺福韦专利的官司在中国还没打完
。 种种环境交错下
,跨国药企
、国内仿制药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看重这十年的市场争夺
,也正因此
,一场有关乙肝药物专利保护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
。
|